根據工程結構的不同類型,不宜采用少誘導縫、后澆伸縮縫等措施,以替代工程變形。沉降變形縫寬度應為20~30mm,膨脹變形縫寬度應小于該值。變形縫處的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300mm。變形縫的防水封堵措施可按工程開挖方法
采取,誘導縫的作用是沿結構的縱向長度設置幾個“接縫”,接縫處的縱向鋼筋含量為總縱向鋼筋的30%。當結構內力因溫差或混凝土干縮而發生變化時,誘導縫首先開裂,以控制混凝土結構的隨機裂縫
誘導縫間距一般控制在20~30m,可根據施工季節和溫度進行調整。誘導縫的防水封堵結構可按變形縫處理
變形縫兩側應平整、清潔、無滲水現象,并涂刷與嵌縫材料相容的基層處理劑。嵌縫材料應配備與嵌縫材料隔離的背襯材料,背襯材料應緊密填充,并牢固粘合在兩側。在接縫上粘貼卷材或涂防水堵漏漆前,可在接縫上設置隔離層后進行施工
變形縫止水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幾種:橡膠止水帶、塑料止水帶、氯丁橡膠止水帶和金屬止水帶。止水帶選型的基本要求是:變形適應性強,防水封堵性能好,耐久性高,與混凝土粘結牢固
止水帶的結構形式有埋式、可拆式、粘結式等,目前廣泛采用埋式止水帶。根據防水封堵設計要求,有時在同一變形縫處,可采用多層、多種止水帶。